内容举报
请慎重选择举报原因
政策不允许未成年直播,但是并未禁止上传录播视频。所以有不少未成年人会上传录播视频比如未成年讲课之类的,但依然存在风险,比如导致未成年被资本操控、影响正常学业、引发争相效仿等等。
作为平台方应该如何对“未成年上传录播视频进行讲课,从而成为少年网红和赚钱”这类事情进行规范化,以避免未来可能来临的政策监管,或者不良舆论影响呢?
首先,实名制不靠谱,但并不是完全无用。奶奶半夜上王者已经充分证明了的。
其次,管理未成年人的核心一定是在于管理监护人,因为法律要求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负责,所以未成年人的社会行为需要经过监护人的确认。当然不排除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家长把孩子当做摇钱树甘心被资本利用的或者监护人关于网络直播的认知水平较低,无法实施有效监控指导的情况,所以管理监护人能覆盖的是大部分家庭而不是所有家庭。方法就是直播平台在准入条件上只接受成年人,实名制,身份证加人脸识别,银行卡和手机多维护验证,未成年人只能由成年人注册账号通过验证后开设子账号,且每次直播需监护人账号确认。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的优化。对于未成年人直播出台相应的约束政策,在内容,时长,监护人许可,以及违规直播的惩处方面,能立法的立法,不能立法的写规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直播平台或资本利用未成年人谋利违反相关规定的,给予重罚,重到罚一次就直接破产的程度,才有警示作用。
第四、平台的审核,监督,举报机制结合相关法律条款跟进优化。
1、表明态度。不可否认,网络直播给普通人展示自我、传播信息、实现价值提供了便利,但同时网络直播乱象横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2、具体阐述。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分散了未成年人的精力和时间,会对其学习和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直播环境中充斥着低俗**和“金钱至上”的内容,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误导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给予未成年人正确引导与规范。措施:学校方面。一是通过日常的德育教育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网络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直播平台,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和鉴别力;二是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家长方面。一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与关爱,使其有足够的安全感,从源头上避免其沉迷于网络直播;二是积极引导孩子理性、有节制地使用直播平台,鼓励孩子分享有意义、正能量的直播内容,学会理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网络平台方面。一是除注册实名、验证身份证和审核时的“刷脸”之外还需加大日常巡查的力度,一经发现未成年人进行违法违规直播,应及时予以封号;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如效仿《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禁止给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注册通道。3、总结。总之,面对未成年人网络直播的行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提问中有两个重点:一是如何管理未成年用户上传的录播视频,而非管理未成年直播;二是产品设计如何规避,不是法律法规如何限制。
梳理后的提问应该是:产品设计上如何规范或限制未成年用户上传未成年的录播视频
那么可以尝试的解决方法就是
1.发布超过x分钟的视频需要实名制,未成年用户不得发布有真人视频或发布视频时需要同步进行家长人脸识别,确定发布内容已经家长同意
2.所有用户发布视频前进行提醒,未经监护人允许不得发布未成年直播或录播相关内容视频
3.技术识别视频中有未成年人的视频,加强人工审核内容是否违规。
我觉得有点多虑了。录播就是录播,它的性质就不是直播。
另外你提到的“导致未成年被资本操控、影响正常学业、引发争相效仿等”,像很多影视剧里的童星,我感觉就挺火的,但是也没有出现这种事。
1.实名制
2.家长陪同
3.直播过程的监管与处置规则
以上最重要的还是在过程中的监管与处置,直播区别于录播就是直播的时效性,事件突发情况很多,怎么去解决突发情况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
还有12个有趣回答,继续看^-^
暂时还没回答,等你发挥
扫码即可下载app
内容举报
请慎重选择举报原因
邀请回答
想要更快获得答案?试试邀请回答吧~ 今日已邀请0/5
给问题加标签后,可根据标签推荐更专业的用户来回答
微信扫码即可分享
删除后将不会展示在回答列表中
沉底后问题将从推荐列表中移除,此为
智囊团成员特殊权限,请谨慎使用
问题已沉底
用户将无法在列表查看到该问题
沉底操作已达上限,建议联系天天问管理员
处理违规内容
请重新尝试
©2016-2024 - 深圳聚力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粤ICP备1403733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25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310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90788 版权所有 © 深圳聚力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