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举报
请慎重选择举报原因
(参考《产品增长力》中的6.2.1小节)
有三套埋点策略供你参考:
1、业务环节埋点
业务环节埋点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想到的,比如你说的用户访问、PV/UV、激活、转化、留存等等,这些都是业务流程中的环节。但业务环节都是整体的,只能发现宏观的问题,不容易将问题定位到具体的问题环节。
2、运营环节埋点
运营环节埋点就相对具体一点了。比如我们就看留存和转化。按照渠道拆分,可以拆分为渠道访问量、渠道转化率、渠道留存率等。那么每个子渠道的留存决定了整个大渠道的留存。按照时间拆分,可以拆分为日/周/月访问、日/周/月转化、日/周/月留存等。那么各天的留存决定了周留存、周留存决定了月留存。也就是说,当我们对于整体留存不满意的时候,可以从渠道拆分去看各个子渠道的留存,也可以从时间拆分看不同时间周期的留存。依次发现问题。
3、绩效环节埋点
这一环很重要,但往往被打散到其他分析中,无法看到全局情况。比如我们的KPI就是ROI。从微信公众号来的用户ROI很高,从搜索引擎来的用户ROI就可能很低;上个月新注册的用户ROI很高,本月的新用户可能就突然掉下去了。绩效与我们的职场高度相关的,理应成为分析的第一切入点。
产品什么类型?公司对产品偏重那些数据?
不同产品对数据的细分要求会不大一直样,如人人、淘宝、应用宝、某游戏等不同产品业务核心不同,数据指标也会有差距。
产品阶段或公司战略等因素,对同类产品偏重的数据也会不同。
数据有宏观也有微观,比如人人每日活跃宏观数据,每篇文章阅读微观数据,日常实时监控往往偏重宏观,数据分析上会仔细查看微观,宏观出现异常时从业务层以及微观数据上找原因。
数据分析上用的比较多的模型是AARRR模型(获客、活跃、留存、收入、传播),你可以根据自家产品业务以及流程来制定,进行监控。
上面是日常监控,你的新版本监控。首先新版本目的是什么?是想宏观上提升活跃呢还是留存还是收入,或者微观上提升某一功能交互?你确定了这些再执行监控数据,去查看分析。
首先要理清自己的产品属于具体的那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产品参考的指标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电商型的产品肯定跟一个社区型的产品参考的指标不一样,要有针对性的去分析,简单举一些例子:
流量类指标:总PV、平均浏览页面数、平均访问时长、流量各渠道来源占比、跳出率、退出率
文章类、资讯类指标:浏览量最高/低的文章/栏目、每日发表的文章数、文章流量的时间分布、日用户评论数
用户类指标:日总UV(每日独立访客数)、注册用户数、新用户占比、次日留存率、周留存率、日活月活
商业类指标:日广告点击次数
当然,如果你的这个版本有某些不确定效果的功能点,也可以提前在开发阶段进行数据埋点,上线后针对监控下埋点的数据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下一版本的迭代选择
其实这还是要看你自己的产品是什么类型的产品
常规的指标有:日总UV(每日独立访客数)、注册用户数、新用户占比、次日留存率、周留存率、日活月活、订单金额、客单价、产品sku数、评论数、停留时间、等等。而且指标不是越多越好的。指标越少越好
暂时还没回答,等你发挥
扫码即可下载app
内容举报
请慎重选择举报原因
邀请回答
想要更快获得答案?试试邀请回答吧~ 今日已邀请0/5
给问题加标签后,可根据标签推荐更专业的用户来回答
微信扫码即可分享
删除后将不会展示在回答列表中
沉底后问题将从推荐列表中移除,此为
智囊团成员特殊权限,请谨慎使用
问题已沉底
用户将无法在列表查看到该问题
沉底操作已达上限,建议联系天天问管理员
处理违规内容
请重新尝试
©2016-2024 - 深圳聚力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粤ICP备1403733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25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310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90788 版权所有 © 深圳聚力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