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回答
想要更快获得答案?试试邀请回答吧~ 今日已邀请0/5
工作被流程化,到底该不该?
展开
问多多最近
直接说结论:工作应该流程化,但切记刻板化。
乍一听上去,感觉「流程化」和「不刻板化」是对立冲突的,其实深入想想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深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尝试去解读一下为什么要问出这样的问题。
既然是日常工作的范畴,在谈到是否该流程化之前,我们必定是有一个目的或原因的,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不需要流程?
我想,目的不外乎以下2点:
* 提升团队整体工作效率
* 让每个人的工作更顺畅和职责更明确
我们先从“非流程化”来谈。
在一个非流程化的工作组织中,如果要让彼此生产协作运行顺畅和高效,势必要求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遇到事情应该找谁解决。在此基础上还依赖一个或多个关键角色的驱动,即积极自驱动型人格的角色。
人性普遍是懒惰的,你回头看看自己的团队,“自驱动型人格”的人占你们团队的比例是多少?在没有流程化的组织中,仅仅要求“每个人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够不容易了,何况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组织运行顺畅,还不能仅仅“自扫门前雪”,还要意识并且用实际行动来将自己的的结果交付到下一个环节。而交付这个事情,可不仅仅是你做完发出去就行,要有跟踪的呀。而日常工作中“跟踪”事项其实是特别耗费精力。因为实际的工作,大家并非是单一瀑布流式的协作,而是星状网络式的协作,你的上游不可能只是一个人,你的下游也不太会只有1个人。
如果没有一个组织流程,势必增加协作的冗余度和复杂度,这种情况唯一能使得组织高效的前提就是刚才说的:“人人都是自驱动型的员工”,可是,现实吗?可能吗?
有人性格就是懒,需要别人推一下动一下。
有人就是高冷,只管自扫门前雪。
有人就是小太阳,积极驱动自己和团队。
其实这3种人没有对错,一个组织是要容纳不同性格的人,一个组织中以上的3种人永远不可能是单一占比100%。
所以,非流程化的组织,也必须有一个“自驱动”的人去盯着每个人的进度,保证交付顺利,这也是一些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价值之一。
如果可以节省这些“人力在进度上的耗时”,那么这些人是不是可以做更有创新价值的事情呢?
所以,非流程反而是极大可能导致失去创新的。
回过头来再说流程化。
希望纠正一下对流程化的理解,所谓的流程化,核心就是:
~每个人都知道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形式,把什么东西,交付给谁。~
在有“流程化”这把尺子的约束下,就不必要耗费那些人力来保证以上4个关键点的流转。
而为了流程化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组织文化的习惯和对新人的培训,但凡一个成年人,这些学习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的,也就是说:员工不会因为流程化学习成本而牺牲他本来可用于产生生产资料的时间。
当然有会有人说:“我司流程太复杂,烦死了”
但是一般这种情况,肯定不是“流程化”本身带来的问题,而是流程复杂度远远超过实际所需复杂度,形成了不匹配实际情况的特有“体制”,所以大家一定要把“体制”和“流程化”区别开来理解。
我想,大家讨厌的是固化死板不知变通的体制,而不是“流程化”本身。
在一个优秀的流程化组织中,不仅不会抑制创新,反而当有创新的时候,你能很快的沟通验证,自己的创新是否能带来组织效力的提升,因为流程足够清晰,足够让人洞见自己的创新能在这个流程化组织中产生的价值。
就像法律一样,目的是防范、惩戒恶人,鼓励依法行事。
盗跖
从事AI领域产品工作,关注历史,经济学,
0
提问
46
回答
1070
粉丝
扫码即可下载app
给问题加标签后,可根据标签推荐更专业的用户来回答
邀请回答
想要更快获得答案?试试邀请回答吧~ 今日已邀请0/5
内容举报
请慎重选择举报原因
微信扫码即可分享
删除后将不会展示在回答列表中
沉底后问题将从推荐列表中移除,此为
智囊团成员特殊权限,请谨慎使用
问题已沉底
用户将无法在列表查看到该问题
沉底操作已达上限,建议联系天天问管理员
处理违规内容
请重新尝试
©2016-2024 - 深圳聚力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粤ICP备1403733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25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310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90788 版权所有 © 深圳聚力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