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APP
起点课堂会员权益
1000+专题课程
50G学习资料包
专项技能课程
全年48场直播
会员专属社群
产品经理大会
荣耀标识
特权持续新增中
发布
登录 | 注册
好的产品真的是“用完就走”吗?

好的产品真的是“用完就走”吗?

“用完就走”是张小龙提出的产品论,受到不少人的推崇,但我有点理解不了,或许是个人资质比较短浅吧。用完就走那岂不是和互联网人长挂于口的用户粘性相矛盾?用户即走广告谁来看,怎么营收?怎么分析用户行为?怎么基于大数据进行功能的延生?欢迎各位谈论。

最近 | 35.0K人阅读
回答 | 49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 默认排序
  • 这种都是看产品处于什么阶段。微信现在的粘性太大了,社会上其实慢慢出现了一些反对微信的声音。说微信占据了太多的生活空间。如果这种声音慢慢变大的话,对于微信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为了降低或者是安抚这种声音,微信才会提出用完就走的理念。

    所以总体来说不要太当真了,不要太教条。对于99.99%的产品来说,还是粘性越大越好。比如,QQ邮箱也是张小龙的产品,他怎么从来没有说过用完即走呢?

    29赞同
    收藏 6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化身孤岛的鲸 | 最近
      回复
      明明是加强了微信的用户粘度
    • 木頭 ||楊智茗 | 最近
      回复
      借楼,先说下「疼讯」的使命是「连接一切」,再说下微信,微信和QQ的打开率占互联网的70%,微信更是在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90%(数据来自艾媒咨询,不是广告),而QQ的主力军的年龄层偏低,接触的生活场景匮乏。所以,如果「疼讯」要完成连接一切的任务,连接生活场景一定是在微信。「龙神」这句话是在做小程序时候说的,那么这句话一定不会脱离做小程序的初衷。评论就这么多字,想看,翻一翻哈,按时间排序就能找到了
    • dany | 最近
      回复
      加强微信粘度
    • 无敌锅巴 | 最近
      回复
      回复 @木頭 : 重新回归后,再来回答一下。题目中没有标明出处,所以没有注意言论背景。但是如果,他真的是在小程序上这么来看待的话,那么小程序注定是微信历史上的败笔。原因在于,别的人或者公司愿意在你的小程序上投入,要的就是你微信巨大的流量红利以及后续的用户粘性。但是如果你连这个都不给的话,可想而知,小程序生态圈是无法完成的。
    • 张少侠 | 最近
      回复
      用完即走还有一个意思是:产品帮助用户做思考,服务用户提高用户体验,不会再一个功能上考虑半天,快速达到目的
    • 互金产品狗 | 最近
      回复
      一边说着用完即走,一边疯狂推广视频号以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分发,所以所谓的用完即走,听听就好了。
  • 用完即走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产品使用流畅性,产品设计对于用户就像身边的必需品不会遗漏但一定存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完不带一点感情的走开,所以这点还是要区分开来。好的产品,在我看来,是需要契合“用户场景”去设计的,产品价值与用户价值产生粘性,但这种关系靠什么方式去维系,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用完即走,不用想的这么刻薄,解释很多,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用完即走可以是产品体验极端的体现,也可以是产品的用户体验实在太差,难以被大众所接受。
    20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你想想,微信真的是用完即走么,用户粘性低么?微信用户粘性,活跃度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其实用完即走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思维方式,指的是产品提供的服务是很轻的,用户使用方便、简洁,不需要太多的使用步骤即可完成自己目标。微信的支付方式,订阅号公众号以及即将火爆的小程序,在用户使用时都不需要安装,只需要扫码即可完成体验。
    12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他说的未必是真理,而是他的价值观。对于微信目前的价值观,是希望利用小程序去做长尾服务的外包。以微信自营的角度来说,做这个长尾市场太费劲,但是又不得不去占这个市场,你不占就会有别人来占。那么微信本身又担心服务做得太风生水起,反而喧宾夺主,所以才费了1年功夫,做了这么个缺乏互联网共享精神的牢笼,并告诫各位,不要占用我们微信用户太多的时间,因为那是我们微信的东西。其实从辩证的角度来说,用完即走跟粘滞其实并不矛盾,你让用户用不完不就走不了了么。但这个用不完,不是要困住用户,而是能在使用过程中最大化提供用户价值,用户愿意用自己宝贵的时间为你所提供的价值买单。

    10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1.符合张小龙的出发点,简单实用,不希望更多的打扰用户
    2.用完就走的小程序没有粘度,实际上是提高了用户对微信的粘度,从发信息聊天到支付,到小程序,生态链越来越强越来越封闭了
    10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我认为用完就走的理念适用于工具型产品,遇到问题简单快速的用工具实现结果,得到结果立刻走人;如果是社交型产品很难做到用完就走,长期的在线,消息的实时推送,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直在线的,用完就走也实际没有走…
    9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一款好的产品应该是可以增强与用户之前的黏性,可以帮助用户解决他实际需求问题。用完即走可以是作为是工具,比如我支付一笔消费,支付完不会产生黏性,这一点让我想起支付宝做社交的原因有一点应该是来自于不想与用户割离,渴望进一步与用户建立联系,不过有微信在前,这似乎有点难。

    其次,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发生变化,比如我今天需要一款可以纯消费的APP,那么消费完呢?用什么方法来增进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同类型产品很多,突出差异化才能生存,要找到自己的点和商业价值。不要做用户眼中可有可无的产品。

    用什么养的方法增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怎样才能形成一个闭环,使用户在其中感受到产品的好处又不影响用户的使用。

    6赞同
    收藏 1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fanlingai@126.com | 最近
      回复
      微信和支付宝做社交的出发点是类似的,微信和支付宝就像是个大商场,任何商场都要有人流量才能有盈利空间,支付宝的口碑、微信的公众号小程序就类似我们线下的商铺或商场展柜;做社交是要有人来,没人怎么产生消费?!怎么谈把用户跟商家建立起链接?!支付宝和微信都挺臃肿的,说真心话支付宝是太臃肿了而且支付宝的交易性质太重了。即时有社交入口,不过也是加支付宝好友然后转账下,结束了。
  • 看到很多人都把用完即走和用户粘度关系起来了,我的理解是并不矛盾。用户粘度并不一定指在app上花越长的时间越好,而是当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多大的几率会想起这个app...比如,我要聊天,手机上装了N个聊天app,可能90%的几率首先在我脑海里跳出的是微信,然后才是whatsapp、LINE、陌陌等...  所以,在聊天这件事上,微信可以高效地满足我的需求,我聊完就关闭了,“用完即走”,它给我的用户体验是最好的,这样在下次我再要聊天的时候才会继续使用微信

    5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不要忽略了后面那句:好产品让用户用完即走,下次还会再回来使用。

    大家都在想着要怎么留住用户在APP里,做出各种与自身调性不相符的社区/社群等模块(相见支付鸨案例),想要突破工具的属性,不甘心仅当被当作一个工具,力求多样。所以有很多产品越做越杂,拓展功能越来越多,核心功能的优化反而被忽视了,这也是被市场引起的浮躁心理。然而张小龙是产品经理的苦行僧,他的想法一直都很透彻,坚持着原来做产品的初心,围绕着“用完即走,走了还会再回来”做工具型产品的理念,一直在不断寻找和突破着提高人们使用工具的效率的方法,让工具变得更好用,更方便。

    有人会说微信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有那么庞大的用户基数在,干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要忽略了,微信优秀的前提是什么。

    5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微信是用不完的,你怎么能相信张小龙的话。你的用户活跃度和粘性是什么样,微信是什么样。你有什么资格那么傲骄。。——罗振宇。

    4赞同
    收藏 3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果果 | 最近
      回复
      嘘....
    • 进击的小奶汪 | 最近
      回复
      ???罗振宇?
    • mirrorzyb | 最近
      回复
      哈哈哈,我倒是觉得他说的没错,微信是用不完的,人也不怕你走。
  • 此“用完就走”和用户粘性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面对的用户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出发点不同,最终的结果导向自然也不同,我们所说的用户的粘性即用户在该平台的访问次数,以及在平台上产生了多少利益!而微信所说的用完即走我觉得这是释放手机内存,让用户少下载一个app,而让微信成为了app的打开入口,一切事情都在微信里面实现!
    3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微信是用不完
    2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个人理解:
    “好的产品,用完即走”对于工具型的产品比较适合,用户粘性低,使用频次少;但相对于像微信,QQ的社交产品用户粘性高,使用频次高,不太适合用完即走的说法。
    2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对于微信来说,用完即走意味着 你想找人说事,就可以很流程的在微信上找到人并把事情说好,然后就走了,但是你每天有无数次想找人说事,所以,微信的用户黏性就上来了。

    用完即走,并不是说用户的使用时间短和使用频次低,只是说的产品能方便的解决用户问题,比如一个学习型的内容平台,用户想学习,看内容,看视频,但是只要能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内容,把用户真正想学的东西呈现在用户面前,并且产品使用体验好,用户此次学习完后就是可以走了,因为他很满意了,但是如果用户下次还想学习,还会来我们平台找资料、视频学习。

    用完即走跟用户黏性我觉得是没有关系的。不是说让用户用完即走就是不留住用户

    2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用完就走”是对“小程序”来说的,不是对微信来说的。“小程序”只是微信为了达到更好地绑定用户的一个小手段,小程序对于微信而言,只有被利用的价值

    2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不能一概而论
    同一产品处于不同阶段,情况不一样
    不同产品处于同一阶段,情况也不一样
    1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张小龙的这种理论是基于微信平台的第三方应用。所谓好的产品,是第三方好的产品,并不是微信,这种产品只是依赖于微信。是微信使得它更方便(更好)。如果是一个微信用户,我过于依赖其他第三方的应用,微信还有什么用?毕竟微信只是一个社交的平台。过于庞杂就显得体验不好了。做产品还是不能通吃的。
    1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我不觉得是用完就走,而且说白了小程序也不是用完就走,这只是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概念而已。比如你敲钉子你知道要用榔头,你用完榔头会放在一个你熟悉的地方,以备下次再用。小程序也是一样的,就用户用了,会记住这个好用的程序在哪里可以再次使用,实际上和存在手机里,作为APP是一样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是,小程序被放在微信里,用完不用卸载而已。

    1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用完即走的意思是不要通过做加法来不断占用用户的时间;

    而是帮助用户更快更好的完成核心任务,

    1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一款好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具有粘性,并不是用完就走;张小龙所谓用完就走的概念大概包含了程序在于占据终端内存,用完就走就是卸载下手机APP真正释放内存,让所有APP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展示,一个平台提供更多的应用,这也切合微信定位,将APP流量集中然后后期做大数据及广告,将所有APP的入口,数据掌握,帮助微信成为更大的平台……微信的野心勃勃,想成为综合性平台
    1赞同
    收藏 回复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or

    复制页面链接

    最近
  • 还有29个有趣回答,继续看^-^

暂时还没回答,等你发挥

发布回答,请先 登录 / 注册

Dennis

一只产品汪
  • 干货文章
    优质课程
  • 行业大会
    线下沙龙
  • 热门问答
    精品专场

扫码即可下载app

内容举报

请慎重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营销

不友善内容

侮辱谩骂骚扰

淫秽色情信息

违法有害信息

涉嫌抄袭/盗用

其他

邀请回答

想要更快获得答案?试试邀请回答吧~ 今日已邀请0/5

x

问题还没有标签

给问题加标签后,可根据标签推荐更专业的用户来回答

微信扫码即可分享

确认删除

删除后将不会展示在回答列表中

你所查看的回答已被删除

你所查看的回复已被删除

沉底问题

沉底后问题将从推荐列表中移除,此为
智囊团成员特殊权限,请谨慎使用

温馨提示

问题已沉底
用户将无法在列表查看到该问题

温馨提示

沉底操作已达上限,建议联系天天问管理员
处理违规内容

操作失败

请重新尝试

©2016-2024 - 深圳聚力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粤ICP备14037330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25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310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90788  版权所有 © 深圳聚力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